读《三体》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体》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体》有感 篇1《三体》是刘慈欣写的一部关于三体星球与地球之前的科幻小说,这小说里面,通过相对严谨的科学逻辑,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关于未来脑洞大开的世界。
我个人对科学科技很感兴趣,但是,我感悟主要关注于目前的个人感想。
1、宇宙是未知的,所以世界可能存在着多个文明时代,每个未知的时代,对于其他文明都是有畏惧心理的,所以很大概率发送黑暗森林打击。人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对别人都是有戒心的,一个人,假如有危害到自己利益的趋势,就马上行动起来对未来的竞争对手进行攻击,所以人,需要低调,尽可能低调,要韬光养晦,在能掌控一切之前积蓄能量,时机到了才大放光芒。
2、程心是仁爱的,但是她的善良导致2次人类陷入危机中。在生物界,或者说政治以及斗争中,没有道德可言的。厚黑学中,黑是极其重要的,法律跟道德也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已,所以在危及集体,民族,种族利益的时候,需以大局为重,切勿妇人之仁。但是,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必须遵守法律,道德,以仁爱之心看待世界,因为,这才能保持社会的真善美,让生活更美好。
3、要持续发展,才能保持竞争力,不论人在社会,在世界,还是在宇宙文明,只有能力,科技足够强大,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落后都是要挨打的,能力的提高在任何时候,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需要并且紧迫的,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4、珍惜生活,未来太多未知了,我们没法预测明天的日子是怎样的,说不定明天有可能世界末日了,我们不要多想,做好自己,保持发展,珍惜每一天,珍惜地球上每一份资源,感恩生活,这样的人生,每一天都是多活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这部小说,绝对引起了一股科幻热潮,但是,科幻不仅仅是科幻,他也是人生,我们要对未来充满敬意,对生活充满感恩,从每一件小事上思考人生,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功名利禄都不过人人生的幻光而已,过好生活,希望人生能越来越幸福。
读《三体》有感 篇2《三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慈欣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外星人在未来即将入侵,一股类似邪教的势力——ETO突然成为隐患,这个内部有两个分歧的团体,就像天使与魔鬼一样,一个渴望毁灭,一个渴望救赎。相辅相成,让这本书背后的哲学道理更深奥。
这本书有两做事线,一个为著名科学家,一个是见证过人性的残酷和消失的ETO两位领袖之一的叶文洁。一个是励志消灭ETO,被外星人盯上;一个引来了天外来客,内心纠结实则心存善意。究竟,那一方的举动才是不正确的?是ETO还是在道德之后干坏事的人类。内容含有深意,阅读流畅文笔细腻。我仿佛在无意中悟到什么,凝滞了一下,随着书本落地,一股恐怖之感遍布我的全身,我的大脑在这一刻飞速思考起来,或许外星人的到来未必是一件好事。人的存在是什么?或许宇宙的出现是刻意为之的?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想什么了。
道德由人而定,也由人而毁灭,仿佛这样的循环是无止境的,我们的探索与追求终究是为自由。
如果末日真的到来,哪条路才是正确的。如果道德真的还有就不会战争了。
人类想有的究竟是什么?
读《三体》有感 篇3“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是科幻小说《三体》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也是我读完这套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读完作者的90万左右的文字后,毫不夸张地说,我似乎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
最近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在读《三体》,但也经常听他们说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说实话,这种读不下去的痛楚感我也有过,但就像跑马拉松时遇到身体上的极点一样,这个点挺过去了你就会感觉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且读书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过程,如果只看那些很容易理解的鸡汤文章或是让人一笑而过的幽默短文,除了能够自我感觉到愉悦感之外,其实并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或取得进步。就像一个人一直处于舒适区的话,只会让自己安乐的死去。所以,读《三体》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有太多的知识领域自己之前从未了解过,但也是幸福的,因为这本书帮助自己扫出了很多知识的盲围(也就是自己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在我的读书历史中,小说一直是我涉及比较少的领域,科幻小说更是从未看过一本。在这里,我也自我反省一下,之前总觉得这些虚构的内容没有什么值得人读的地方,但其实,现在我感到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它带给你的不仅是那些曲折离奇的各种穿越,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各种思维实验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故事背后带给我们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深刻反思。
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我并不想在故事情节上给大家透露太多,因为还是希望你们自己亲自看一遍这套书。我的下笔点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书中的思维实验以及它们带给我的反思。
1、什么是思维实验?
这部小说可以看作一个思维实验的大合集,作者描绘出了一个可能的世界,也就是设定一些情况,虽然在现实世界里还没有发生,但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把后面的故事写出来。这就是思维实验,使用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完成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
2、一个文明的“七寸”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打蛇打七寸,但是如果一个地外文明要打击地球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类文明的“七寸”在哪里呢?那就是基础科学,也就是某件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书中,三体星就派出了智子来破坏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从而封锁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3、如果人类变成一个思想透明的物种,是好事吗?
三体人的思想是完全透明的,对于他们来说,想什么和说什么是没有区别的,他们没有欺骗这个概念,那么如果人类社会也变成这样,是一件好事吗?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技能消耗能量巨大,筛选信息的成本很高;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会加大社会协作的难度,所以这种透明的思维体系并不适合人类社会。
4、两个基础物理水平差距很大的文明打仗会发生什么?
当人类得知三体人要来进攻地球后,造出了20xx多艘恒星级宇宙战舰准备应战,甚至出现了自信心爆棚的感觉,认为可以将三体文明打败。读后感但是最后击败人类的仅仅是一个“水滴形”的小飞行器,人类几乎全军覆灭,仅有几艘战舰逃离。这场战役告诉我们,宇宙中最先进的武器是理论物理,文明之间最大的差距是科学层级的差距。
5、什么是猜疑链?
“黑暗森林法则”是小说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文明之间互相猜疑的过程。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位带枪的猎人。一旦有一个方向出现了枪声,其他文明所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消灭它再说。因为每一个文明都不确定其他文明对于自己的态度,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只能把其他文明看作是对自己有威胁的,然后想办法去消灭它。
6 ……此处隐藏8986个字……艘飞船时,作者写道他们为了生存互相攻击抢夺对方飞船上的资源并食用对方船员的尸体,文中后来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类已经失去了原先的道德标准,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外太空的舰队文明,这是对人性在极限情况下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人惊叹,引人深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对于维数这个长盛不衰而又让人难以理解的话题的诠释,作者以一种将人画到纸上的魔法比喻三维世界到二维世界的坍塌,从而引申出宇宙间各文明斗争中威力最大的武器是维度武器,地球就是被维度武器(二向箔)攻击从三维变到二维而灭亡的,就好像地球被压扁成了一张纸。
人类文明如果有性别,那一定是女性,不管是叶文洁坚定地向三体世界发送引来人类杀身之祸的信息,还是程心两次决定所导致的大部分人类的灭亡,我更觉得她们是人类文明的最佳缩影。我无法断言程心的决定是对或错,全世界选择的她,而她则是全世界的代言人,文中有句话说“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除此之外,只剩运气。”人类有爱,人类有自己的道德体系,而同时人类傲慢地用自己的道德体系去假想也适用于宇宙的道德体系,程心惧怕毁灭另一个文明而扔掉手中的控制器时,以及放弃光速飞船时,再者企图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审判星舰文明,但是整个宇宙是黑暗而残酷的,人类幼稚的傲慢最终葬送了自己,扼杀了延续。
个体的命运如此让扼腕,但个体在文明面前,却微不足道;文明的毁灭是如此的让人颤栗,但文明在时间面前,不过沧海一粟;时间是如此的无情和永恒,但时间在宇宙的终结时,也已经黯然失色;宇宙的终极命运无可争议的压倒一切,然而文明在此刻却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尊严;在众多文明当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更是以小小的责任感,让文明的火种跨过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把骄傲标注到了宇宙之上。正如文中所讨论的一样,大自然最不自然的地方正是它最自然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终会到期,回归运动的声音响起了,有文明号召大家把从大宇宙中偷的质量归还给大宇宙,让宇宙得以坍缩之后重生,不知是谁发出的,不知有谁能听到,更不知有谁能做到,归还质量,藏起记忆,携起火种,然后在每一棵树下点起和平的篝火。
事物都是相对的,即使放眼宇宙的宽度,也处处可见人性道德。书籍是心灵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能真的飞上太空,至少可以借助想象让我们翱翔宇宙,站得更高,视野也会更宽广,而这样一部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界,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小说,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可以称为新的中国神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屑。对于这样一部能够让人深思的文章,我想以文中那句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话作为结束“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读《三体》有感 篇12在我读《三体》之前,就曾多次听闻过她的名字,在网络上,杂志里,甚至是在与同伴们的交谈中,我是在经不起这来自四面八方的“推荐”,前一阵子,又恰好遇上了一个打折的机会,便买下来了一套。
《三体》中的每一个文字,仿佛都蕴含着神奇的魔力,把每一位有幸读到她的人都深深地吸引住,锁在小说中描述的那个奇幻的未来世界中。
小说讲述的,是在四光年外一个叫“三体”文明为了躲避自己星球面临着的危机,而对地球进行侵略,人类为了使自己的文明延续下去,向三体文明的侵略做出了反抗,斗争。
读《三体》后,我发现之前自己对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狭隘,我对这个宇宙的想法在这个庞大的世界观中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小说中一个强大的文明毁灭一个弱小的文明,完全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与我们平日喝水吃饭一样平常。看完后,我甚至有一种就此投身科协研究,加快人类文明发展速度的冲动,但这与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我无奈地打消了。
在三体系列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过于第二部的男主角,罗辑,面对三体文明的监视,他不慌不乱,从一个玩世不恭的人蜕变为一位稳重的“面壁者”在绝望中发现希望,制造出一系列假象,欺骗了三体文明,也欺骗了全人类,以至于在后来救下了人类文明之后,仍被人们所恐惧,害怕,被加上了各种各样的罪名,但他无视他人的目光,坚守着自己的职责,时刻威胁着四光年外的强大文明。
文章的叙述从科学家王淼受到神秘的“幽灵倒计时”的困扰开始,到三体世界被人类世界所知晓,再到人类开始对三体侵略的反抗,剧情层层深入,让读者能产生一种“自己也是小说人物之一,与人类一起发现了三体世界”的错觉,代入感之强,着实让人感叹。
文章让我有所感叹的不只是其曲折的剧情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有就是作者刘慈欣对科学的严谨性与落笔的精打细算。
在描述未来的科幻小说中,偶尔会出现想象太过离谱,太过不切实际,但这在《三体》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因为大刘(读者们对作者刘慈欣的称呼)在小说开篇,便设下“人类科技已经被三体科技的强大力量锁死”的死结,使自己的小说由始至终都围绕着人类目前已经掌握了的技术或是已经提出了的设想及理论,让整部小说更真实,更能使读者代入到小说的故事中,这,使我不得不佩服大刘对小说内容的严谨。
真心希望大家也能细细地读一读这本由刘慈欣先生所著,代表着中国科幻小说最高杰作的作品:《三体》,与我一同体验这小说中庞大的宇宙观。
读《三体》有感 篇13如果说,这宇宙最伟大的生命,就是人类,但,人类也许可以算最喜欢自残的生命,《三体》中,地球上乃至太阳系,所有的灾难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例如:大低谷时期、降维打击、大坍缩等等。刘慈欣在《赡养上帝》中写道:人类该考虑养老了。
所有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体》,它几乎预言了人类的命运,从第一部地球往事到第三部死神永生,它是刘慈欣科幻的巅峰之作,虽无华丽的词藻,但有许多学术上的问题,值得深思,尤其是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
在《三体·死神永生》中,程心她是一个圣母,但绝不是持剑人的最佳人选。她善良,所以她在关键时刻扔掉了启动引爆炸弹的开关,使人类失去了威慑三体世界的条件,但为什么两个世界不能和谐相处呢?这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说是人类自己一手造成的,他们的骄傲自大,以为在宇宙中他们无敌,其实,如果用0~10级来评价一个文明的话,人类文明只能算0.73级。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他必须小心,因为森林中到处都有和他一样带枪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所有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在《三体·黑暗森林》中,我最赞赏章北海,他才是真正的军人,我很钦佩他的理智。
在第一部《地球往事》中我很喜欢那个监听员,她很善良,知道珍惜现在拥有的,提醒叶文洁不要回复,牺牲自己保护她爱的地球,但人类从未懂得珍惜,这很令人悲哀。
其实,死亡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走在路上。
死亡是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航行,最终都会向它的方向前行,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这才是死神永生的真正涵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