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教案

时间:2024-06-21 15:48:34
屈原教案3篇

屈原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屈原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屈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屈原教案 篇2

一、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

据说,屈原于五月五自投泊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泊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大家相继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阳节。

二、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三、端午节风俗

吃粽子佩香包、戴长命缕龙舟竞渡饮雄黄酒、祛五毒挂艾草、菖蒲、榕枝

1、吃粽子—— 纪念屈原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屈原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看懂画面内容,尝试讲述故事大致内容。

2.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3.感受传说故事的魅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它

是用什么做的?有些什么口味?

师: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吃粽子呢?

幼:端午节。

师:对了,每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们都会吃粽子。有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吗?谁来猜一猜?(请幼儿说一说)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传说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第一段。提问:故事中说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大夫叫什么名字?(屈原)对了,我们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屈原的故事》。他做了什么?你知道屈原为什么投江吗?

2.听故事第二段。提问:人们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他们心里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他们做了什么呢?屈原的身体被人们打捞上岸了吗?(请幼儿说一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3.听故事第三段。提问:人们怕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

4.听故事第四段。提问:后来人们会在屈原投江那天做些什么事情?人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三)尝试根据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师:关于《屈原的故事》,老师还收集了几张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看图片讲述故事。

1.师出示图片并讲述故事。(讲解划龙舟,挂艾草、菖蒲,涂雄黄酒,缝香包)

2.师幼一同看图片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把故事讲给身边的好朋友听一听。

4.请两名幼儿单独讲述故事。

5.组织幼儿讨论:

师:《屈原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如在你的生活中,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错怪了你,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说说端午习俗

(五)活动延伸

老师在手工区准备了许多彩色绳,待会儿我们一起去编吧。

教学反思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为了使幼儿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我安排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学习了《屈原的故事》,在活动中给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大班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粽子,直接接触到了浓浓的端午文化。通过故事的欣赏与讲述,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与相关习俗。课后我们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包粽子、编百岁绳,仍然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感受端午所特有的亲情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进一步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文化教育。

《屈原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