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

时间:2024-06-21 16:02:34
找骆驼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找骆驼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骆驼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骆驼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两个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

小组自主学习表格;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实验

教师首先出示半杯水,然后请学生向水中放入大量辣椒水,教师和一名学生共同品尝。教师尝得津津有味,学生辣得苦不堪言。

问:我们同样尝了这杯辣椒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生各抒己见。(如有人发现其中的秘密,可让其解释。如没有人发现课程结束前,教师揭示其中的道理。)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还有意的训练了学生遇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与本文寻找失物紧密相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遇到重要的词句勾一勾画一画,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说你初读后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生自由回答。

(简单回顾内容很有必要,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理解课文,引导探究

1、幻灯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我们组最棒!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填表:

骆驼的特点

老人观察到的现象

4、请将骆驼的特点与老人观察到的现象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5、请换成之所以是因为再说一说。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

6、小组合作学习。

7、展示交流:

⑴ 当学生每次用因果句式回答时,教师要追问学生是从哪一段知道的,并且为大家朗读那一段。

⑵ 带领学生体会商人与老人的心情、语气变化等。 ……此处隐藏5759个字……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找骆驼》教学设计二

江苏无锡

盛慧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

《玩出了名堂》,告诉我们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发现了微生物。

今天要学习的找骆驼这篇课文,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③指名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④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深究

①教师引述: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细细读读课文,寻找一下问题的答案,好吗?

②自由组合或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填写下表。

老人看见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③每组推荐一人上台边展示边介绍。

④师生评议。

交流体会

①请同学们对故事中的商人和老人分别发表个人的见解。

②谈谈读了这个故事后受到的启发。

③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或不注意观察的事例。

情境表演

①自由组合,设想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特点,创作表演课本剧。

②指名上台表演并评选最佳小演员。

找骆驼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6.找骆驼(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引导质疑

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刚才提的问题,哪些听了就解决了。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哪里看出商人的心里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4.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哪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话是怎么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意思、用词、标点、语气、心情等方面去考虑。)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①请用“因为……所以……”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②我们也可以把“结果”调到前面,“原因”放在后面来说,出示例句,齐读。

③请照样子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出示留有牙齿印的树叶帮助理解)

④优等生可要求把三句并成一句说。

6.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l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7.总结。

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8.让学生用“我看见( ),就知道( )。”的句子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看见 分析

右脚深 左脚浅 左脚跛

右边米 左边蜜 驮的东西

牙齿印 缺颗牙齿

资料提供者:

《找骆驼教案模板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