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时间:2024-06-21 16:04:10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结合语言文字,理解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难点】

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能结合上下文和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默读课文,感知交流,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给课文分段。

【课前预学】

1.自学生字词。2.读熟课文。3.初步理解并概括文章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人物) (在什么情况下) (做了什么事情)。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表现出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语句,并在文中做记号。

3.我觉得她是一个 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描写医护人员的词语,学生朗读。介绍: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性肺炎在广州流行。正是有了医护人员,才挽救了一位位患者的生命。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优秀的医护人员,这就是——板书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难读的词语的掌握情况。

2.解决难读的句子。

(1)“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运转”红色)

指名读读这句话。

指导:“转”是一个多音字,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来组个词。

找出其他的多音字,教学“强”、“率”(注意“强”有三个读音。)

扫清了这些“拦路虎”,现在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2)“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指名朗读这句话。

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真情无悔”。

同类字学习:和“悔”字相似的字。

指导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朗读句子。叶欣在面对危险和死亡的时候总是身先士卒,舍己为人,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看到这种情况会对她说些什么?

3.自读课文,把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讨论后进行汇报。

4.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叶欣是个怎样的人?教师板书:崇高精神

5.课文是通过哪几个具体事例来表现叶欣的高尚品质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课文中找一找。

6.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抢救病人、关心同事、身患“非典”

7.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叶欣的去世——叶欣救治病人、离开人世——告别叶欣的动人场面。指导并明确各部分所在的段落。

课文通过具体描写了这三个事例来突出叶欣的高尚品质的。课文中是怎么具体写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三、检测评学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四、作业设计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叶欣的事迹资料,补充阅读。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2

周一我满怀激情地走进教室,看到星期天布置的不仅写好了,和多同学还打印了,我立刻表扬他们,夸他们做事主动,积极,有热情,“其实在各个行业中都有这样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甘愿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我板书“白衣”两字时,我知道学生已经预习过了肯定能接下去说题目的,可学生接着说的“天使”,“不对,是战士。”“是天使嘛。”“书上明明写的是战士。”我听着学生的争论,没说话,写下了“天使”和“战士”,随后我问学生:“这俩有什么区别?”学生一下子炸开了锅,我让认为是“天使”的同学先说——

师:说说你认为是“白衣天使”的理由。

史:我觉得这群护士像天使一样在病人身边围绕,用她们的微笑帮助病人,使病人快乐。

姜:天使被称为是”爱和想像力的精灵”,她是拥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的,她的话语是神圣的,能给人勇气与希望;她的笑容是甜蜜的,能把病魔赶走,她们是白衣天使。

周:医生和护士能让病人早日康复,和亲人团聚,就像天使一般带给人民温暖与祥和,快乐与幸福。

黄:天使用她雪白的翅膀保护着我们,就同医生和护士一样,关爱着病人的安危,还会分担病人的痛苦,所以说他们是一群“白衣天使”

……

师:讲得真精彩,是的,医生和护士长常常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解救人们的苦难,带给人们幸福,有道理。那说“白衣战士”的理由是什么呢?

狄:因为他们在与病魔做斗争,仿佛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裴:我想他们是战士,尽管穿的是白衣,可他们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较量。

宇:我认为“白衣战士”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因为他们面对是有着强大死亡率的SARS病毒,他们的战场就是病床,他们的对手就是非典型肺炎。只要把病毒杀死,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乐: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形的杀手就在他们的身边,随时会伤害他们。他们的责任不比战场上战士轻松,为了救助病人,他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

师:为你们精彩的发言鼓掌,真了不起,一个题目就闪现出这么多智慧。那么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再看看老师的题目,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永远的”三个字了。

(老师加上“永 ……此处隐藏14934个字……文总是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再展开事情经过。而这篇文章开头颇特别,以下是原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

①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②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面对这样的开头,我提出可否将文章顺序调换一下,变为②③①,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在经过认真的思索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行。因为这篇文章要突出的是叶欣这个人,而不是抗击“非典”这件事,所以,还是原文的开头好。

这一问,学生在思考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走进了文本,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写作技巧的训练。

二、抓住准绳,一线穿珠

课文4——7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叶欣的感人事迹。我首先抛出一个关键的问题:抗击“非典”期间,医护人员的工作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关键词——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接下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三高”的特点。

首先,以“高风险”为线,穿起一个个语句之珠,细细品味:

①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

②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③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领会“高强度”、“高效率”体现在哪里?

学生在细致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一系列重点语句:

①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②……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师:哪个字用得最好?

生:“拖”。

师:把“拖”换成“迈”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拖”更能反映出她很累。

师;累到什么地步?

生:要瘫下来。

师:她为什么不休息?

生:要抢救更多的人?

③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师:读完以后你有什么要问吗?

生:文章问什么把叶欣比作“一台机器”?

生:机器不知道疲劳,她也是。

师:这就是“高强度”。

生:叶欣要抢救许多病人,像机器一样,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师:就这是―――

生:高效率。

④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

学生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叶欣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诵读话语,感受人格魅力

全文是以第三人称的手法介绍叶欣的感人事迹,着重描写了叶欣的行为,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只有一句,那就是——“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说话人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话不在多,而在精。这句话足以表现叶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叶欣把危险留给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师:叶欣说这句话时,语气是怎样的?

生:斩钉截铁

师:什么叫“斩钉截铁”?

生:说话做事,毫不犹豫。

师:试着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读一读,谁来试试。

师引读: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时她总是说——生接读:“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当梁先生病情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需要给予面罩吸养,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时,这时她总是说——生接读:“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当需要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时,这时她总是说——生接读:“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师:从这八个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述)

师:这句话体现出了一种精神、一种风度——她说出了舍己为人的精神、说出了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同事。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读出坚决果断的语气,还要注意读出它所表达的内涵,大家再试着读一读。

四、创设情境,抒敬佩之情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播放录像再现当时追悼会的场景,在哀伤的乐曲声中,将学生带入情境,仿佛亲临花圈如海、泪水如雨的现场。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练习说话,抒发内心的感受。

师:叶欣含笑长眠于鲜花丛中,来与她告别的人很多很多,有医院的同事,有朋友、亲人,有被挽救过生命的患者……想象一下,他们面对叶欣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言,以不同的身份,表达内心的感受:

同事:叶护士长,你太累了!你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把危险留给自己。你是好样的,我们一定以你为榜样,你未做完的事,我们会接着干下去,你安息吧!

孩子:妈妈,我好想你!你为了大家,舍弃了我们这个小家,我们全家都以你为荣,我为您骄傲,妈妈。以后,我也会像您一样,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您安息吧!

患者:叶护士长,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你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我们的生命,我们永远都会怀念你!

通过这一番表白,学生对叶欣的崇敬、哀悼之情得到释放,对文本理解得更深刻。

五、回顾首尾,整合全文。

过渡:读了叶欣的故事,我们真切感受到叶欣是个好护士,是个好同事,她对病人和同事的无私关爱,也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她去世了,人们依然无限地怀念她,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1、课题中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就是这位舍已为人、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护士长叶欣,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

2、学生小组讨论。

3、交流(教师视学生说的情况补充)

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

4、师:同学们,在非典战场上倒下的不止这一位白衣战士。正是由于这些可敬的白衣战士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天我们这祥和、安定的世界!

5、(放《爱的奉献》音乐,配非典中医务工作者图片)看看这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建起来一道健康的长城。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生齐读:永远的白衣战士。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